附近都是___展|线上展览第一期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20-04-04      阅读量:8581次     

  
  前言/Foreword
  ——
  疫情之下,
  “附近”从未这么近
  框内往下滑动查看更多
  感谢主办方花城汇与THE END DESIGN®的邀请。
  任何词汇都具备释义上的多样性。既然我们要聊“附近”,首先,我们就需要从词义角度对“附近”一词进行界定。主观上,“附近”可以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亦可以是与自身毫不相干的事物,但事实上,它是我们看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与自己发生着交集,却并没有正确审视过的“附近”。
  “附近”这一概念在我看来是很具有辩证性的,是熟悉与陌生的交叠。疫情来临之前,“附近”似乎很少被大众所提及与关注。就像我们平时去超市采购,蔬菜的价格不会被我们关注,然而疫情之下,菜价的波动却能成为被讨论的焦点。被忽略的“附近”重新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来。
  那么我们不妨把时间拉回到疫情之前,去思考一下,在“附近”不被大众所关注与提及的时候,人们都在关注着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更多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比如:996的上班族,他们每天思考的是如何在职场上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从而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升学压力下的学生,他们埋头苦学则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迈入更高的学府,尝试改变命运与跨越固有阶级。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在《十三邀》对话节目中,将这样行为模式称之为“对于自我超越的追求”,即:超越既有的生活状态,去达到更高层次的一种追求。
  至此,疫情之下,为什么“附近”会得到回归,我们可以看见,这是因为,在社会处于特殊环境之中,我们或多或少被迫将对于“超越”的追求暂时的搁置,如同“超市的蔬菜价格”与每个人的注意力产生了某种关系,这种大量的与自身产生联系的“附近”,使得“附近”在这个特殊时刻得到了回归。
  个人的“超越”在受到阻隔的时候,“附近”就会回归,从生活层面的角度而言是如此,在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同样是如此。
  我们回溯中国近代美术史,不难从中类见这一现象。1952年,中国掀起了一场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这一特殊时期,全国上下的工农人民都将个人对于“超越”的追求暂时搁置,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大量的以“消灭四害”为主题的宣传报、画册、话剧等应运而生。
  可以看到,1952年以反对细菌战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与当下疫情期间公众对于时事辩证思考和表达看法的行动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样是被迫将个人化的追求搁置;同样是每个生命个体都在发声;同样是“附近”的回归。
  但不同的是,在当下这个多媒介、多平台以及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时代,表达变得更自由更多样化。如今新媒体技术的极速发展,相较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当下的新兴媒体为每个人都提供了更多渠道的表达机会。
  “表达”不再仅仅停留在学术群体中间,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阶级的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对“附近”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大家对于“附近”的不同阐释与理解同样有着呼唤的意义。
  唐星格
  ——
  广州美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
  bilibili鬼畜视频单周排行27自媒体UP主
  截止至昨天,我们收到了300多件作品来稿。展览的第一期入选创作者来自国内外多个地区,为了知道他们所在的“附近”,我们通过联系获取了他们“目前所在城市”的信息,其中有中国多地、美国纽约、日本冈山、荷兰代尔夫特等多个地方。
  本次线上展览作品征集仍在继续,期待你的来稿。
  本期参展创作者
  ——
  BOYBLUE陈琬、Dearmiumiu、Jerry Low、Lau Lau Ball、Macho Xie、白宜、长江、崔慧琳、郝梓东、江芷慧、李秀霞、李悠扬、梁佳铭、罗大头、马兜/GOST、欧洋贝、太史飞/Fei Taishi、覃宏婷、魏海、魏子繁JOKER、谢光源&陈可晨、谢琰灵/NP、张彭云、张宇深、郑嘉雯、邹坤
  排名不分先后
  油炸思考来自花城汇00:0000:18
  油炸思考
  作品形式|声音
  创作者|谢琰灵/NP
  所在城市|中国·福建·龙岩
  创作说明|
  有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记得生活。
  这是在油炸鱼块的时候录下来的声音,单纯地听的时候,除了生活味道,还引发了我其他思考,只要静静地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剩食/Leftover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太史飞/Fei Taishi
  所在城市|美国·纽约
  创作说明|
  我记录了食品被享用完的状态。观众通过作品名称和影像,可以联想到美食被享用前的状态。在疫情之际,很多选择呆在家住。因此烹饪的习惯被捡起来。菜品被放大呈现在大众面前,以陌生化的手段让我们对平凡甚至排斥之物产生审美关注。
  “吃”是中国很有历史感和仪式感的行为。每人心中对同一道菜有不同的解读与想象。因为文化差异,口味偏好和菜谱都不同。在当代社会的和严峻的疫情的语境下,私房菜成了疫情的产物,容器中吃剩的部分成为了消费主义的证据,也是大众偏好的见证。吃、选择之后,时间在流逝。影像作为回忆的凭证,盘子、碗也成为了文化和记忆的容器。容器如同一面魔镜,能够将余羹转化为我们诸多的生活体验来供观赏享受,同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因为这次疫情从而改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尽情体验仪式化、娱乐化、消费化、怀旧等情绪。
  New friend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张彭云
  所在城市|中国·河北·保定·涿州
  创作说明|
  2020年3月5日,作品《New friend》拍摄于我的家乡—河北保定的一处街道。画面颇为有趣,让我忍不住思考,当人们还在努力分清干垃圾和湿垃圾的时候,是否注意到废旧口罩垃圾桶已经偷偷的加入垃圾分类了呢?
  ?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Lau Lau Ball
  所在城市|中国·河南·新乡
  创作说明|
  你在看什么?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藉由google中得以实现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郝梓东
  所在城市|中国·上海
  创作说明|
  Google推出的google earth studio服务是一个可以三维化的再现全球地理风貌的服务,使用此服务我可以在家里观看到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全球立体化的图像,互联网拉进了也拉远了我们与事物间的距离,在此环境下对附近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让人思考我用互联网捕捉到的图像是否是真实而存在的。图像是使用google earth studio拍摄纽约国际机场得到的。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暖冬的雪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邹坤
  所在城市|中国·浙江·杭州
  创作说明|
  今年是个暖冬,杭州没下雪。
  疫情焦虑,洗车的地方人多,没下车。
  但是在车里,欣赏了十分钟的雪景。
  很疗愈。
  附近都是数字
  作品形式|动态海报设计
  创作者|魏子繁JOKER
  联合创作|叶子健、林宗蔚、吕学森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江门
  创作说明|
  最近,有许多数字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N95、75%,我们的情绪被各种数字影响。
  我们关注体温,关注各地的感染人数,关注死亡人数,关注死亡率……随着某些数字的增长和跌落,人们心情随之起伏……购置物品的时候,开始仔细查看它的参数,甄别优劣……
  我们尝试用这套图来记录下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那些在你我附近的生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口袋耳机口袋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郑嘉雯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东莞
  创作说明|
  耳机放在口袋,它们总缠绕在一起,缠成另一个口袋。
  拉伸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魏海
  所在城市|中国·上海
  创作说明|
  原本我只想要在老家的大房子里待着,直到疫情结束都不出门,我不愁吃喝,我的表弟和堂妹每天下午会来我家叫我起床,这样过了一个月,然后遇到一天放晴,中午的阳光把我朝南的房间晒得通亮,我只能起床,然后决定出门在村里散散步,我并不觉得疫情对农村的人有什么影响,这里没人戴口罩,大家聚集起来聊天,跟我一样散步。我看到一个阿姨面目狰狞地看着太阳,一手拿着手帕把自己吊在电线杆上,我给她拍了照,但是她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这对我而言,不失为一件幸事。作为一个害羞的摄影,最痛苦的无非就是拍完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人突然转头看向我,瞬间令我无地自容,我渴望消失,隐身,仅仅是游荡在地球上,仅仅是注视着神秘的人们,究竟都在干什么。
  痊愈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长江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我们总是会被一些以年为单位的事情惊叹道,“嗯?已经这么久了吗?”不得不说,时间是永恒的话题,也是不管怎么更新换代,也永垂不朽的存在,给所有人产生不可避免地烙印。比方说,昨天我妈在厨房里发现了一把二十几年的老菜刀,我弟说,“比我的年纪还大。”疫情期间,在老房子里待了整整二十几天了,说不无聊是假的,但是带给我心灵上的东西着实要感谢疫情。这把剪刀躺在外婆房间里的桌子上,看到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还蛮可爱的,后来我发现无独有偶,几乎到处都能寻见这些打补丁,“贴伤口”的物件。
  这也是老一辈遵循一辈子的东西——物尽其用。
  恪守
  作品形式|绘画
  创作者|崔慧琳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佛山
  创作说明|
  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我们生活周遭的每日坚守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在每个社区的出入口每日坚持的测量体温,默默地付出着,我们周围每日正在上演着默默付出的故事,恪守岗位与责任,这是打动我去记录下着一幕的初心。
  镜像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罗大头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东莞
  创作说明|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连麦电影
  作品形式|设计
  创作者|江芷慧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疫情期间,我与我的好友们无法见面,所以我们经常用微信群语音连麦看同一部电影。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时区,疫情的发生不会阻拦好友相聚,人的情感可以跨越时间空间汇聚在一起。我很开心我的附近都是朋友们的欢声笑语。
  人生果实
  作品形式|绘画
  创作者|Macho Xie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疫情被迫闲置在家后不知所措,无意中看到《人生果实》这部纪录片,被点醒了,于是我把它画了下来。影片中的日本老夫妇选用最纯朴的方式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一花一草,一蔬一果无不亲自打理。原来一直内心焦躁的我是如此不懂得享受生活,现在客观因素把自己限制在家中,难道不是给你一次慢慢感受生活的机会吗?后面学着做做料理、收纳整理…各种力所能及的小事都动起手来,渐渐发现最初的不安消失殆尽。所以啊,在快节奏中行进太久,我们真的应该学会慢半拍,因为附近都是人生果实啊。
  家庭温差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Dearmiumiu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或许是老爸刚换的蓝调灯泡
  或者是手机真的太好玩了
  或许是疫情背景下的隔离感
  或许是2020一屋两人的现温差
  但家里感情没温差啦哈哈哈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久违家乡那亩地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李秀霞
  所在城市|中国·四川·成都
  创作说明|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危急时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空前的防疫阻击战。与此同时,全国各高校,工厂,娱乐场所等因此而驻足,给社会来了一个急刹车。原本排好返校学习的计划,也因此被搁浅了。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我,习惯了身边的·各种景物,饮食。而这几年外地求学,每年都是早早踏出了家门。而今宅在家,线上学习,偶尔外出走走。却不经意间发现了那久违的几亩良田,满地油菜花开,甚是喜人。从记忆中消失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感觉是一种游子多年漂泊在外,心灵的一次回归……
  愿我们附近都是希望
  作品形式|海报
  创作者|张宇深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惠州
  创作说明|
  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月有余,疫情让这三个月的时间过得很漫长的同时又好似转瞬即逝。有人说2020是未来最好的年代,甚至连偷偷穿越时空的人也说着一样的话。
  但未来真的如此么不值得期待吗?说实话,我不清楚,也不打算去窥探。因为2020的每一个明天如何,都对于今天来说不这么重要。让这颗蓝色星球在二十一世纪里的每个自转都有意义,最重要的除了保护环境之外或许正是难得可贵的希望吧。
  白色是光的颜色,是全人类的内心模样。绿色是春的颜色,是希望的代名词。
  白色在边缘随意散射,是代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应该主动去面对一切,去努力拥抱希望。绿色向中心辐射,是对我们都能被希望渗透照耀到内心,拥有希望的美好期望。如此最终,每一个人都能够从心底里照射出一缕略带刺眼的光亮吧。
  在2020过去了三个月有余的时刻,愿我们附近都是希望。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场所精神/Genie Loci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谢光源&陈可晨
  所在城市|荷兰·代尔夫特&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场所精神」这个词,最早是拉丁文Genie loci,英语意译就是the guardian spirit of a place,一个地方的守护神。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我们选出来了几组照片,从旅行到城市,试图去捕捉每一个「附近」的场所精神。
  过去我总有这样的想法,“一趟精彩的旅行或许能增加我的见识,改变我的生活。”但现在我明白,这就像你看过了所有名画却成不了毕加索一样,旅行无法替代生活。同样道理,城市是由一点一滴,真切鲜活的生活片段组成的,这些生活的密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城市需要时间生长而变得结实,那些快速的城市建设很多时候只会冲淡城市生活的密度,只能靠时间弥补。换句话说,旅途中或生活在城市里,都应该去关注每一个场所下的特质,这正是「附近」背后的感悟和把握当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第十四号教学楼
  作品形式|油画
  创作者|梁佳铭
  所在城市|中国·浙江·嘉兴·平湖
  创作说明|
  十四号教学楼是大学上了四年课的教学楼。四年里见过黑夜、白天、南方缠绵的雨季以及夏日炎炎下困顿的它。逃过课,迟过到,在教学楼里上课、跑闹、考试,听老师讲着枯燥的艺术理论,也在这幻想未来也许的样子。它曾经理我们很近很近很近,现在它还在那但是已经离我们太远。画只是情感的承载,昨天被今天怀念。
  江南大道
  作品形式|绘画
  创作者|BOYBLUE陈琬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江南大道中,搬离那一带之后,我还是经常想起楼下那个理头摊儿。足不出户两个月,也不知道经此一疫,摊上那把老剪子还在不在。
  我想你,理头摊儿。
  附近都是楼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欧洋贝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附近都是楼
  我陪你日落而息
  作品形式|摄影
  创作者|白宜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汕头
  创作说明|
  家里附近的小公园
  看到狗狗一直跟着爷爷忙乎
  爷爷经常清理水里的杂草
  狗狗经常陪着他
  狗狗看着岁数也很大
  他们应该一直互相陪伴彼此吧
  UNIVERSE FROBO
  作品形式|插画
  创作者|Jerry Low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疫情期间,全民第一次面对世界性的疫情。在突如其来的各种讯息的冲击下,人们也产生了各种情绪。对冠状病毒的恐惧、对前线医护的感恩、对无良商贩的气愤、对春天的期待…我受到这些情绪的启发创作了一系列插画,参选插画是本系列其中一张。
  我没醉/酔っ払っていない
  作品形式|海报
  创作者|李悠扬
  所在城市|日本·冈山
  创作说明|
  在居酒屋打工结束后,看着店门口水管上塞的鞋子。
  “可能是某个醉酒大哥的天才行为艺术吧”
  我这么想着。
  人间
  作品形式|插画
  创作者|覃宏婷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深圳
  创作说明|
  人大于山?山非山,云非云,人非人。在这场灾难中没有谁能幸免,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幸存者,不断地在救赎。这幅插画是将凡尔赛宫的一幅油画重新设计再创作,来表达这次疫情下我所看到的人间。深思人与自然。
  围观与非议
  作品形式|绘画
  创作者|马兜/GOST
  所在城市|中国·广东·广州
  创作说明|
  附近都是旁观者,附近都是长舌怪,附近都是视线,附近都是非议,附近就只有远远地看着说着的人。
  最后一句话/THE LAST WORDS
  作品形式|6频高清循环视频,节选
  创作者|太史飞/Fei Taishi
  所在城市|美国·纽约
  创作说明|
  随着科技发展,社交网络加速了年轻一代的情感联结。在疫情之际,人人为了减少物理接触,社交网络的使用变得更加频繁。由于社交网络建具有相似的套路性,我们做出的反应也更趋向于模式化。认为科技的出现理所当然,结果导致情感联结的真实性受损。虚拟世界的互动演化成了新的常态。我们过去强调联络的质量,而现在更关注数量。社交网络加速了联系的同时,也在屏幕和用户之间建立了匿名性。
  我搜集了很多在社交app里被删除好友之后的提示语,将他们印在皮肤上。记录了这些印记随着时间消失的过程,并倒转影像,印记慢慢的浮现出来。以此创造出循环的效果。印记慢慢消失,仿佛身体在消化被删除好友或者被拒绝的伤痛,周而复始。’’Message failed to send’’背后不只是编程算法。它索引了人与人之间未完成的沟通,与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后果共鸣。
  ——
  THE ENd
  作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0.04.05
  了解更多征集细则,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通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将分四期展出,时间为:
  第一期/ISSUE 1————————2020.3.16
  第二期/ISSUE 2————————2020.3.23
  第三期/ISSUE 3————————2020.3.30
  第四期/ISSUE 4————————2020.4.06
  上一篇“作品征集”的文末小礼物的专属定制手绘微信头像将于明天陆续送到获奖的朋友们。
  我们将在每期线上展览推文留言区里,选出10名幸运朋友(4期共40名),送出本次展览的定制设计周边套装礼物。
  图片仅为效果图,产品款式以实际情况为准
  第一期幸运送礼:
  截止至2020年3月21日中午12:00,我们将选出10位走心留言,赠予礼物。
  礼物将于本次展览最后一期4月6日展出后,陆续邮寄送出,请耐心等待。
  “快来留言区说出你最喜爱的作品与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