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投票|2025 Advance Denim可持续数字大赛人气作品评选赛道开启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量:65次     

  Denim Hub.
  新生代丹宁设计师孵化基地Advance Denim时尚资讯活动官方号
  DENIM HUB DENIM HUB DENIM HUB
  DENIM HUB DENIM HUB DENIM HUB
  以【创新牛仔设计+可持续理念+数字艺术】的融合,推动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应用,前进牛仔通过Denim Hub(新生代丹宁设计师孵化基地)举办的“2025 ADVANCE DENIM可持续数字艺术大赛”,旨在为中国牛仔数字产业和数字时尚艺术培养新生代的设计师,构建线上永不落幕的元宇宙牛仔时装周,让牛仔不断打破壁垒,促进牛仔时尚的不断创新。
  本次大赛联动了海内外多所高校,收获众多学生作品投稿参赛,经审核,最终选定17位优秀作品入围最终评选。
  为了扩大牛仔文化影响力,本次大赛设立最佳人气奖2位,将在8月22日-9月5日通过网络投票影响力综合选出,来欣赏一下各位同学带来的优秀作品吧!
  (以下顺序,按参赛者首字母排序)
  1号
  参赛者:SABLAYROLLES Alexis
  作品:《First flower》
  设计理念:
  这套服装的设计目标是展现盛开花朵的形态。为实现这一效果,将采用隐藏的金属结构,打造出具有建筑感的造型,并使牛仔布的垂坠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
  2号
  参赛者:Dafni Anastasiou
  作品:《MODERN SAMURAI》
  设计理念:
  “现代武士”这个设计灵感来源于武士战士无畏的力量和气场——他们是纪律、荣誉与力量的象征。我一直很欣赏他们的盔甲:锐利的线条、分层的形状,以及盔甲随身体动作而灵动却依然具备保护性和威严感。我的目标是通过大胆的造型和结构化的剪裁,在现代牛仔服装中捕捉这种精神。
  这件夹克采用了武士盔甲的分层结构,配合刚劲的线条和拼接板块,打造出强烈且富有图形感的视觉效果。裤子则借鉴了宽松的袴裤,重新构思成简洁现代的廓形,适合日常穿着时灵活自如地活动。
  我选择了黑色牛仔布,因其深邃而有力,并通过褪色洗水处理,模仿金属的磨损质感和银色光泽。每一处褪色区域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捕捉光线并增强层次感——就像盔甲在运动中的视觉效果。这个设计融合了历史与现代,是对过去战士们一种可穿戴的致敬。
  3号
  参赛者:樊一霖
  作品:《进入野外》
  设计理念:
  本次系列的主题为进入野外,让牛仔成为荒野的地图。这不是城市里的规则剪裁——每一个蓝紫渐变都是「从暮色到深夜的天空切片」。布料浸染风暴将临时的色彩,穿着它的人,将在荒野中走向自己的路。
  设计以丹宁面料与双头拉链为重点,丹宁经过做旧的洗水与蓝紫色渐变来提升自然的张力。双头拉链则提升服装的功能性,以不同的开合方式对服装进行结构的重组。契合主题“荒野没有单向的路”。穿着它的人,将在荒野中走向自己的路。
  立意:我们进入野外,并成长在野外。
  4号
  参赛者:郭佳怡
  作品:《消逝的火光》
  设计理念:
  本系列以我童年春节的记忆为灵感,将逐渐消逝的传统节日记忆转化为可持续的时装叙事。我选用具有时代感与环保属性的Deep Glow旧感牛仔,通过褪色、撕裂、再拼接的工艺重构爆竹的条状形态与烟花的光影质感,并用廓形定格节日烟花的热烈与转瞬即逝的灿烂。作品融合复古与前卫气息,让传统习俗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5号
  参赛者:郭梓萌
  作品:《Thread of Time》
  设计理念:
  将旧牛仔拆解至最初的纱线,再以手工缝织出如蕾丝般自由生长的图案。在裂缝中缝补、在废弃中重构,让时间的痕迹成为新的美感。它不仅是对材料的再生,更是对破碎与记忆的温柔回应。
  我们能否与不完美和解,让破碎之物再度绽放美丽?
  6号
  参赛者:Hailey Lim
  作品:《Denim Skirt with Functional Zips》
  设计理念:
  这个设计通过未来生物结构和生物机械形态的视角,重新诠释了牛仔工装。灵感来自传统矿工制服,该项目最初研究了牛仔布在过去劳动环境中的作用。基于此,我探索了牛仔布在未来想象中的功能,想象未来的工人可能需要哪些保护、适应性和结构。
  最终的廓形通过夸张的体积、结构化的层次和实验性的剪裁体现了这些理念。由YKK赞助的42个再生拉链和金属纽扣不仅作为闭合件使用,更被巧妙运用为塑造造型的关键元素。设计中嵌入了六个功能性口袋,保持与实用性的紧密联系。
  这件服装采用100%棉牛仔布制作,制作过程历时两周的密集开发,是一件介于功能与虚构之间的作品,融合了传统工作服与未来身体结构的设想,为牛仔布在未来提出了一个新的叙事。
  7号
  参赛者:敬文萱
  作品:《蓝蓝的天空,天气晴》
  设计理念:
  诞生于我在中国青海采风的回忆——每当想起这段时光,脑海中是青海湖上一望无际的蓝天,是穿着藏服的女子,是高原的阳光下的五彩的氆氇,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仿佛永远都是晴天。
  本系列期望用将用牛仔精神对话藏地文明:在面料上,根据青海当地邦典是多色羊毛编织而成,借鉴其制作手法,将牛仔布裁剪的余料进行打碎编织形成布织布;从当地服饰结构、藏服磨损肌理和自然景观中涉取灵感,用服装还原心中的那片高原上的蓝天。
  8号
  参赛者:孔悦
  作品:《海洋之境》
  设计理念:
  “海洋之境”从浩瀚海洋中撷取灵感,将海洋的神秘美丽融入设计。色彩以蓝为主调,渐变呈现海洋深浅变化,点缀白与珍珠色,象征生命与无限可能。面料选择深浅不一的丹宁布料,模拟着海浪的不同频率的波动。
  “海洋之境”不仅仅是一件服饰,它更像是一首对自然之美的颂歌,承载着对海洋的深情厚谊与崇高敬意。其深层意蕴在于激发人们对海洋保护的深刻思考与积极行动,将时尚与自然紧密相连,共同守护这片蔚蓝家园。
  9号
  参赛者:林珂伊
  作品:《造船人》
  设计理念:
  这是一场人与船的结合。船是由一个个模块分段构成的,这些分段是由一个个渺小的人焊接而成的,他们将这些微小的部件最终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船。这种从微小到庞大的震撼感是触动我的。本设计以工人工服上日积月累的痕迹和造船模块化原理为灵感,旨在将工人劳作痕迹转化为工装设计语言,以磨损和做旧美学致敬平凡建造者,让工业沧桑与人文温度在每个破缝中共鸣。
  10号
  参赛者:李源新
  作品:《数据漂流者》
  设计理念:
  灵感源自数字化时代中个体的漂流状态——身份像数据般被切割、重组、叠加。作品以深格罗牛仔为主体结构,承载旧时代的记忆残片;细节处融入Y3K漆影牛仔,呈现数字修复与虚拟滤镜质感。整体采用立体剪裁与几何分割,结合深蓝、银灰为主的配色,加以紫色点缀,营造流动感与科技废墟的视觉氛围,表达牛仔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叙事力量。
  11号
  参赛者:马天池
  作品:《梅绽丹宁》
  设计理念:
  这套作品的主题取名为《梅绽丹宁》Crack Bloom Denim(冰裂为霜,梅开为花),其中“绽”字既指梅花绽放,也暗示牛仔面料经磨损、水洗后的自然“做旧”纹理,与冰裂纹的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历经磨难之后将瑕疵转化为特色的旺盛生命力。在设计过程中,面料再造的部分并没有选择特定的某种牛仔面料,而是希望将服装生产中剩下的边角料通过刺绣来拼接整合,这也表达了可持续的理念。
  12号
  参赛者:麦天朗
  作品:《探险者》
  设计理念:
  我的创作深受《沙丘》中荒原主题的启发,尤其是无畏探险家探索古代文明遗迹的故事。探险家穿越荒凉景观和被遗忘的废墟,每一步都回响着过去的故事。作品设计反映了不同环境和文化的多样性,随着探险者穿越沙漠、丛林和冰原,服装不断变化,成为讲述历史的画布。这些衣物不仅展现了曾经繁荣的文明,还传递了情感共鸣,创造穿着者与叙事之间的深厚联系。
  设计旨在激发思考:地球下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我们能从消逝的文明中学到什么?这个系列向过去的探险者致敬,庆祝推动我们前进的好奇心。每件作品都是对人类精神的证明,邀请人们踏上探索的旅程,寻找与共同遗产和未来神秘的连接。通过这些设计,我希望激发奇迹感,邀请大家拥抱探索的冒险。
  13号
  参赛者:Silverio Indigo Vazquez
  作品:《Noctra》
  设计理念:
  对于整个系列,我希望服装能够体现未来感的Y3K美学,反映出男装时尚的快速演变。每一套造型都探索了结构化廓形、层次元素以及保护感。“夜影(Noctra)”配有夸张领口的皮革夹克和倒三角形的外套,塑造出强烈的肩线,延伸至拉链之外。宽松裤子在腰带下有包裹式拼接,突出体积和动态。
  14号
  参赛者:王茜茹
  作品:《我们不是语言的主人》
  设计理念:
  本系列灵感源于Nangy Barker的摄影作品,他将废弃打火机、玩具、手套等物堆叠成小细胞,促使我反思人类发展对自然的破坏。同时参考Ori Elisar与Eshel教授的芽孢杆菌生物墨水实验,其在培养皿中展现古希伯来文字演变过程,揭示人类控制生物与自然力量间的张力。我提取细胞与培养皿等元素,表达尊重与保护自然的理念。
  15号
  参赛者:王月平
  作品:《live for today》
  设计理念:
  本系列基于末日废土美学,融合西部牛仔的自由不羁与工业文明的崩坏痕迹。设计灵感汲取自破损长袍、防毒面具与做旧外套,塑造废土中挣扎求生的“新游牧民族”形象。背景中的机械残骸、风蚀建筑与藤蔓缠绕的雕像,隐喻着自然对人类文明的吞噬与再生。传统民族服饰的生存智慧,如拼布、编织、蓑衣结构等被提炼为功能性设计,象征末日后的文化共存与重生,呼应画面中藤蔓与图腾的共生——它们如同生命从废墟中重新扎根的见证。通过废土场景、牛仔精神与民族智慧的三重对话,系列传达核心理念:“末日并非终结,而是文明的另一种编织”。这些设计成为人类韧性的证明,既是求生的工具,也是文化的纪念碑。
  16号
  参赛者:邢钧城
  作品:《空有成竹Hollow Form》
  设计理念:
  这次的设计核心,是一种非常特別的面料——Y3K漆影牛仔。这种牛仔面料有着多层次的色彩和极具特色的表面质感,既能体现传统工艺的深度,又融入了未来科技的创新力量。它的特性就像竹子一样,兼具柔软与坚韧,让我在设计中能够很好地平衡实用性和美感。
  这个系列的灵感,则來自香港的搭棚工人和他们使用的竹子。竹子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材料,它虽然內部是中空的,但却非常坚韧,能承受很大的重量。同时,竹子还轻便灵活,这些特点让它成为搭棚的理想材料。而这些特性也启发了我,去思考如何把竹子的结构特质融入到工装设计中。
  在设计中,我仔细观察了竹子的不同部位,比如根、茎、枝和叶,研究它们的纹理、形态和切面特征。这些细节被融入到服裝的剪裁和拼接中,比如模仿竹节的结构來增强服装的耐用性,同时保证它的灵活性和舒适度。我的目标是创造一种能适应高负荷工作环境的服裝,既实用又轻便。
  17号
  参赛者:赵肖蕾
  作品:《层叠之间尽生花》
  设计理念:
  创作灵感源自2024年7月对贵州黔东南苗族服饰的一次田野考察。苗族女性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族群记忆、自然崇拜与生活哲思密密缝进经纬之间,让每一寸绣片都成为流动的文化史诗。调研过程中,在凯里,寻找到两块「叠布绣」小绣片,它们出自苗族阿婆青年时期的巧思:巴掌大的天地间,数百数千片三角形布片层层堆叠,有独特的艺术美学。
  本系列结合苗族叠布绣与牛仔面料共同创作,系列以男装为载体,在粗犷的牛仔基调中注入苗族手工艺的细腻哲思,让每一件服装都成为行走的文化转译器,在刚与柔、古与今的张力中,书写东方美学的当代叙事。
  投票入口: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投票界面
  每人最多选择2个作品投票,每天可投1次
  (2025.8-22—9.5)
  赶紧为你喜欢的作品投票吧~
  也可以保存下方海报转发到朋友圈
  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拉票
  助力Ta拿到最佳人气奖!
  同时我们还会在参与投票者中进行抽奖
  关注本公众号【Denim Hub】,
  并在后台私信发送“已投票成功”的截图页面
  我们将随机两位赠送神秘牛仔礼包!

  (待投票结束后将公布获奖者)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GHE6DEHkYPw7yx7eVSyh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