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来啦

发布时间:2025-07-27      截稿时间:2025-09-15      阅读量:66次     

  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高校工业设计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决定举办2025年陕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大赛以“创境共生・数智质生”为主题。“创境共生”强调以设计为核心驱动力,鼓励参赛者打破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的边界壁垒,融合传统功能与前沿技术的创新优势,构建多元融合的创新场景生态。通过跨领域协同、多维度整合,实现设计与场景、技术与需求的深度共生,为产业发展与社会生活注入新动能。“数智质生”聚焦人工智能对设计领域的系统性革新与赋能价值,参赛者可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需求,运用AI算法对设计全流程进行优化,通过智能化手段持续提升产品核心性能,推动产品体验实现从“能用”的基础达标、到“好用”的体验升级再到“精用”的品质跃迁,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美术学院联合承办。大赛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大赛报名、组织、评审等工作。
  三、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鼓励不同学科专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报名参赛。
  四、大赛内容
  本届大赛聚焦智能科技与设计创新融合,鼓励参赛者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探索工业设计的前沿方向,推动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大赛设置以下六个赛道,参赛作品需符合主题要求,并按照类别提交原创设计作品。具体内容如下:
  A智慧与体验: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运用。包含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
  B服务与系统:注重服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设计,包含制造业生产、效率办公、城市服务、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社交通讯、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生鲜物流等领域的数字产品与服务流程设计。
  C文化与社会:侧重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整合,包括非遗活化、可持续与社会创新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社区创新设计,老龄化设计,包容性设计等富含文化属性及强烈社会责任的设计。
  D时尚与生活:注重人文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用产品设计,包含文教用品、餐饮器皿、家具灯具、礼品饰品、器物包装、时尚穿戴等领域的产品设计。
  E健康与环保:面向全民健康、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公共卫生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医疗急救产品、环保设计产品等。
  F人工智能赋能设计(AI+设计):本赛道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结合AI算法、生成式设计、智能交互等技术,探索产品形态优化、功能创新、用户体验提升等方向。作品可涵盖AI辅助设计工具、智能产品系统、数据驱动的设计解决方案等,展现AI对设计流程与成果的变革性影响。
  五、大赛流程
  (一)提交作品。大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0日,参赛学生登录陕西赛区网https://gyds.meishu.org.cn填写信息及上传作品。
  (二)报送联系人。2025年9月15日前,各高校将本校参赛联系人信息表、作品报名汇总表电子版和加盖公章的扫描件(见附件1、2)发送至组委会指定邮箱398057874@qq.com。
  (三)作品评审。2025年10月中旬,组委会将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并对结果进行公示。
  六、奖项设置
  大赛共设一等奖30项左右,二等奖60项左右,三等奖90项左右,优秀奖若干。一等奖获奖作品将被直接推荐参加2026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但不得参与2026年陕西赛区省赛作品评选。
  七、作品要求
  (一)平面图版。根据组委会提供的版面编排格式,将每件参赛作品的相关内容(设计草图、设计说明、预想图、模型照片、作品三视图等)编辑出1幅纵向图版(1089mm×841mm,JPG格式,精度150dpi),每件作品的文件大小不超过5M。
  (二)人工智能赋能设计(AI+设计)作品。需要在作品版面注明AI技术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流程、场景以及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创新之处。在应用过程中,既要体现对技术的合理利用,也要符合行业规范和知识产权要求。
  (三)视频。可根据需要提供不超过2分钟的参赛作品视频说明,视频内容应为设计作品的介绍、使用流程或场景表现等,文件大小不超过150M。其他类别作品可视展示需要增加本项内容,不做强制要求。
  八、参赛费用
  本届大赛不收取参赛学生任何费用。
  九、其他事项
  (一)每名参赛者以第一完成人提交的参赛作品限三件。集体创作的作品完成人最多不得超过五人,并在报名表签名栏中按顺序填写。
  (二)参赛作品必须以院校为单位统一报送,不受理个人报送的作品。同一作品不得重复投递,包括同赛道作品与跨赛道投递。作品提交缺少个人信息或信息与提交作品内容不匹配,取消作品参赛资格。
  (三)参赛及获奖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或其他侵权行为,将取消其参赛与获奖资格。证书已发的,将收回获奖证书。
  (四)主办方对所有参赛和获奖作品享有展示、出版等权利。主办方对本次大赛和奖项评定保留最终解释权。其他未尽事宜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十、联系方式
  陕西省教育厅:刘天宇、杨才兴029-88668916
  组委会秘书处:王馨(西安美术学院)
  李明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100号西安美术学院,邮编710065
  附件:
  1.高校联系人信息表
  2.报名汇总表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5年7月24日

https://mp.weixin.qq.com/s/FEHoaajAQDmGwb04uAPM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