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 非遗让你看见!” 杭州人类非遗项目LOGO征集大赛启动

发布时间:2020-09-23      截稿时间:2020-10-23      阅读量:8116次     

  “一眼千年·杭州人类非遗让你看见!”
  9月23日,杭州人类非遗项目LOGO征集大赛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杭州四大人类非遗项目(5个子项)的LOGO设计方案,为杭州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助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合共生,彰显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此次LOGO征集大赛,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杭州日报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江干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共同协办。
  杭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像闪亮的珍珠,散落在杭州各处,珍藏着这座城市的宝贵文化记忆。在众多熠熠生辉的非遗项目中,最为闪亮的是“人类非遗”项目。目前,杭州现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5个子项):中国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中国古琴艺术(浙派古琴艺术)和中国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它们,已作为全球文化形态进入了人类文明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视野。它们,不仅是杭州的,更是世界的!
  本次大赛以“一眼千年杭州人类非遗让你看见!”为主题。期待通过LOGO设计,用生动鲜明的图案,让人们一眼就看到这些世代传承的杭州非遗项目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这也是杭州首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征集LOGO。杭州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杭州非遗保护工作,长期领跑全省,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此次大赛,是杭州非遗保护工作的一次全新尝试,旨在增进人们对非遗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全社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注,推进杭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征集活动即日起启动,截止投稿时间为10月23日17:00。作品将通过专家评分和网络投票的形式进行两轮评选,于11月初评出15名获奖者(每个项目3名),分获“最佳设计奖”“优秀设计奖”和“优秀创意奖”,每位获奖者将分别给予8000元、1500元、1000元的奖励。
  征集要求
  征集时间
  即日起启动,截止投稿时间为10月23日17:00。
  投稿须知
  1.LOGO图案要求主题鲜明,文化内涵深厚;
  2.充分体现各项人类非遗项目的文化特点,图案形象生动;
  3.5个LOGO图案均具有较强吸引力,易记易画,地域特色鲜明,宣传效果良好;
  4.可以是组图参加,也可以是单个项目参加,图案结构不宜过于复杂。图案大小像素每个不小于500KB(一旦获奖,须提供矢量文件);
  5.稿件以JPG格式投稿,并用简短的文字对所设计LOGO的意涵进行说明(要求不少于200字),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6.投稿邮箱:hangzhoufeiyi@163.com;咨询电话:15805711970。
  版权声明
  参赛人需保证参赛稿件为原创且享有全部合法权利,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则由参赛人承担法律责任。
  参赛人一经投稿参赛,即视为长期、免费、独家授权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享有该作品除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外的其他全部权利以及该等权利的转授权。如需授权其他人使用,则需要取得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书面同意。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其被授权人在不改变稿件原意的基础上,可以对所参赛稿件作必要修改。
  本活动解释权归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凡参赛投稿即视为理解并接受本比赛活动通知的所有内容。
  杭州人类非遗项目简介
  中国篆刻
  (西泠印社金石篆刻)
  中国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
  元代,杭州吾丘衍是印学奠基人之一。明末流派印章勃兴,杭州陆惠、丁良卯都是名手。清代乾嘉时期,钱塘丁敬首开浙派,其后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先后继起,称为“西泠八家(“西泠”是杭州的古称)。
  创建于1904年西泠印社更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大的学术团体。
  2009年,“中国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丝绵是利用蚕茧制成的天然保暖品。余杭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洁白如凝脂,轻柔如浮云,放置长久不泛黄,长期作为贡品进贡,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周朝。其手工技能要求高,通过母女相传和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2009年,“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子项目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杭罗织造技艺)
  罗,是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杭罗则是“罗”的地方性名品,因原产地为杭州而得名。
  杭州生产罗的历史久远,明代,杭州已经成为五大丝绸重镇之一,各方大贾,买罗必走浙东之路。清代,杭罗成为知名品牌。杭罗织造工艺复杂,原料厂丝进厂后,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筛选,然后历经浸泡、晾干、翻丝、纤经、摇纡等工序上机织造。
  2009年,“杭罗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子项目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琴艺术
  (浙派古琴艺术)
  古琴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已流传了三千多年。浙派风格是追求“微、妙、圆、通”的“希声”音色以及“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
  古代浙派古琴艺术始于南宋,郭楚望被认为是浙派古琴艺术的创始人,形成当时琴界最重要的派别“浙派”。现代浙派古琴的兴起,首推著名琴家徐元白。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浙派古琴艺术”作为子项目追加进入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
  (半山立夏习俗)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是标志夏季开始的日子,又称“立夏节”。杭州半山一带世代传承着过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立夏这天,群众自发聚集到半山娘娘庙附近,按照当地风俗举行“送春迎夏”仪式、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称人”、组织“庙会集市”等活动,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度夏、五谷丰登。现在每年的立夏节在半山都举行半山传统立夏民俗体验、跑山迎夏等系列活动,深受杭州市民喜爱。
  2016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会艺术创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