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人才工作局联合主办,超级玛特文创、魔豆投资、北京张家湾设计小镇有限公司协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之旅——运河文创IP的生态化开发与产业化路径”活动,在中关村(通州)未来设计产业园展示交流中心圆满举办。来自文创设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34家重点企业代表参会,涵盖北京神奇地带文化有限公司、中华书局观物工作室、国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等,共同探索运河文创IP价值转化新路径,为副中心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活动以“运河文创IP生态化开发与产业化”为核心,通过“主题分享+座谈交流+实地探访”三维模式,搭建政企对接、资源整合的高效平台。活动现场,IP文创行业权威专家、超级玛特文创总经理柔侠Rosia围绕《IP授权商业化》《动漫IP打造与运营》核心内容展开主题分享,结合多年行业经验实践,从IP定位、商业转化、长期运营三个维度,为企业提供运河文创IP开发的实操思路。在座谈交流环节,参会企业聚焦“副中心文旅IP形象深化设计与产品开发”展开深入研讨,北京金属公司、北京觉品知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提出“运河元素+数字衍生品”“文旅IP+场景消费”等创新构想,现场达成2项初步合作意向,涉及IP联合开发、文创产品代销、数字文旅场景共建等领域。
为让企业直观感受副中心文化产业布局与资源优势,活动特别安排实地探访环节。参会企业参观中关村(通州)未来设计产业园展示交流中心,详细了解园区对文创企业的孵化支持政策、产业空间规划及重点项目进展;随后前往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文化设施,沉浸式体验北京艺术中心文化粮仓等特色场景,并在运河文创展示售卖区调研现有文创产品市场反馈,为后续IP开发与产品设计积累实践依据。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之旅”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运河文创IP主题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区域资源,进一步打通了“IP创意-产品落地-市场转化”的产业链条。活动不仅推动参会企业深入了解副中心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更促成优质项目与副中心资源的深度链接,超级玛特(北京)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计划结合本次大赛的参赛团队优势与文化粮仓等在地项目展开深度的合作。
通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纽带,围绕文创IP开发、数字文旅创新等关键领域,常态化开展“产业之旅”系列活动。一方面,深化与全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梳理副中心文化场景资源清单与企业需求清单,推动“清单式”精准对接;另一方面,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运河英才计划”等政策优势,为落户企业提供空间支持、企业服务、人才保障等全周期服务,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助力“运河上的通州”品牌提质升级,推动副中心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由通州区委宣传部与通州区人才局主办的“运河上的通州”第三届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创意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报名征集工作。
本次大赛聚焦副中心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战略牵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文化赋能区域发展”为核心目标,着力构建“以赛引才、以赛促产”的产业孵化平台。通过挖掘和培育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集聚,推动副中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大赛目标
01
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通过搭建“创意孵化+资本对接+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服务平台,重点扶持数字文化、运河文化、非遗活化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兴领域项目,吸引优质文化企业落户副中心文化园区,形成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02人才培育生态构建
运用大赛精准发掘、系统培育并持续赋能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着力解决文化产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痛点问题,为副中心打造文化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重点服务于优秀人才项目的商业化转化,确保人才培育成果的可持续性。
03全周期企业服务保障
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平台,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链条定制化服务,精准匹配副中心特色场景与政策资源,为重点培育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推动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构建主动赋能的产业服务生态。
二、大赛亮点
第三届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创意创业大赛将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两翼”战略优势,深度整合大运河文化带、环球影城度假区、三大文化设施等特色场景资源,构建“文化+科技+旅游”三位一体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通过赛事平台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文化产业要素集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品牌赛事。
入驻园区孵化空间
整合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内的孵化空间,为优质项目提供弘祥、东郎、紫光VID、智汇园等园区的1000㎡低成本孵化空间,提升赛事影响力。获优胜奖以上企业有机会入驻大赛创业孵化基地,通过专家评审,可免费或优惠使用孵化空间,以及大赛孵化服务包。
挖掘培育人才体系
加速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汇聚,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通州区“运河英才计划”在资金奖励、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获优胜奖及以上的企业创始人将有机会直通“运河英才计划”,优秀奖及以上的企业创始人均可获得人才保障卡。
完善全周期融资服务
针对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大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北京银行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雍和文创支行为参赛获奖企业量身打造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支持企业成长;对接梅花创投、华民投等更多投融资机构,为参赛项目提供融资机会;同时鼓励更多投融资机构推荐潜在投资对象落户副中心,打通“赛事路演—资本对接—项目孵化”的金融链路,有效提升优质项目的孵化成功率,为副中心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科技应用场景开放
依托环球影城与凤凰数科联合发布的场景清单,精准对接特色载体场景,通过场景创新促进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文化科技企业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文化消费等场景中落地应用。优先推荐获优秀奖及以上的项目参与副中心“城市科技”场景建设,包括环球影城二期数字展陈、绿心公园智慧文旅等项目合作。
搭建运河文创IP库
搭建“运河文化IP库”,整合参赛项目中的优质运河文化IP资源,为副中心开发运河主题文旅产品、数字藏品等储备核心素材,助力构建“文化产业示范矩阵”,使大赛成为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的创新试验田。整合区域内博物馆、剧院、书店等文化场所资源,为参赛企业提供展售区域、联合营销等服务。
三、赛道设置
本届大赛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服务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培育新型文化消费场景;紧扣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定位,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通过三大赛道的系统设计,着力培育数字文化、沉浸式场景体验、运河文化IP运营等新兴业态,构建“科技赋能文化、文化带动消费、消费反哺产业”的良性发展生态。共设置三个赛道:
01文化视听融合赛道
聚焦视听领域先进技术与内容创作,通过富有创意的内容设定或表达方式,将文化元素与视听技术相结合的作品、服务和平台等项目。
02文化科技融合赛道
聚焦新设施、新技术、新装备、新场景、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及其他新技术与文化创意融合的项目。
03大运河文创赛道
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围绕运河文化IP,征集具有地域特色、艺术价值与市场前景的文化创意项目。
四、赛程安排
集中报名阶段
2025年9月-11月
大赛评选阶段
2025年11月-12月
赛后服务阶段
2025年12月-2026年1月
五、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人才工作局
协办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执行单位
通州文化产业服务平台
支持单位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北京通州文化和旅游协会、梅花创投、华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魔豆投资、北京银行雍和文创支行、超级玛特文创、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北京影视版权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华文化促进会
六、大赛报名及咨询
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欢迎添加大赛工作人员微信,
咨询报名事项,了解大赛最新动态
咨询电话:
七、参赛条件
大赛主要针对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或项目,符合以下参赛条件的企业均可报名参赛。
(1)参赛主体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
(2)核心业务符合本届大赛征集方向;
(3)参赛项目具备原创性、创新性、独有性;
(4)参赛项目具有较强的独特创意及文化属性,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
(5)初创项目应以团队为单位参赛;
(6)其他官方要求的条件。
注:参加过往届文创大赛而未获奖的项目也可报名参赛。
https://mp.weixin.qq.com/s/udGbk2wrFDY9t3MG4eEI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