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公告|传统的未来:第二届“天际航杯”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一号通知)

发布时间:2025-08-09      截稿时间:2025-10-31      阅读量:131次     

  竞赛简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复兴传统文化重大国策背景下,以建成遗产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迎来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崭新阶段。当前,数字化技术是推动建成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亟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合力推动建成遗产数字化创新应用。
  第二届“天际航杯”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以“传统的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数字孪生、智能测绘等数字化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普及应用,助力建成遗产的记录、研究、保护和利用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文化遗产旅游、传播等发展新模式,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事业凝聚创新伟力!
  01
  参赛对象
  学生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建筑类、历史学类、设计学类、文旅类、测绘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建成遗产数字化相关专业师生(不限专业,鼓励跨学科协作)。
  职业组:相关行业设计院所、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
  本次大赛采取自由报名方式,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不超过10人,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
  02
  竞赛内容
  “天际航杯”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旨在培养建成遗产相关青年学子和从业人员的数字意识,提升建成遗产数字化建模技术能力,以及相关数字技术在创新研究、虚拟修复、保护与活化中的运用水平。
  参赛者可以结合历史建筑测绘、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等课程,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古建修复等实际项目,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空间可视化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建成遗产地的测绘、空间信息数字建模及遗产信息记录分析;并基于建成遗产数字模型,结合相关理论、方法、工具进行建成遗产的多元化数字技术赋能的遗产保护和应用场景开发等。
  参赛作品中的建成遗产范围包括:各级各类文物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和古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程遗产,其他历史遗迹、历史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等。
  赛道一:建成遗产空间信息数字化建模技术与应用
  (1)赛道内容包括:
  建模:建成遗产实景三维精细化建模,包括建成遗产单体构件建模、模型与场景修编;
  绘图:基于三维建模成果完成测量,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图纸及分析图;
  可视化:包括成果发布、病害残损标记和说明、构件属性挂接和说明、展示大屏制作;
  智能检测:基于深度学习的病害残损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
  (2)赛道参赛数据:
  参赛者可选择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建成遗产自动建模成果上,按竞赛要求,完成赛道竞赛内容及提交竞赛成果;智能检测竞赛内容鼓励参赛者自采数据完成标注、训练和推理;
  参赛者可选择自发组织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设备采集符合要求的建成遗产空间数据及生成三维模型(大赛组委会可提供自动建模服务),并在此模型上,按竞赛要求,完成赛道竞赛内容及提交竞赛成果。
  (3)赛道技术支持:
  大赛组委会将向参赛单位提供赛项内容配套软件系统和技术培训服务(如有三维激光扫描等采集设备使用需求,组委会可辅助协调)。
  赛道一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png
  赛道一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
  赛道二:建成遗产数字化方法创新应用
  (1)赛道内容:
  包括并不限于建成遗产空间信息测绘、虚拟复原、分析研究、保护、利用、设计、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的数字化创新应用;同时鼓励各院校、企事业单位的遗产数字化教改方案、金课、校企合作等优秀案例参加竞赛(作品完成时间为近三年:2023.1.1至今)。
  (2)参赛案例:
  由参赛者自行提供,并按大赛要求,提交报告、展板、视频等竞赛成果。
  (3)赛道技术支持:
  大赛组委会将向参赛单位提供建成遗产数字化建模相关软件系统和技术培训服务(如有三维激光扫描等采集设备使用需求,组委会可辅助协调);并推荐数字化创新应用相关的软件系统和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参赛者(个人/团队)可同时选择赛道一和赛道二参赛,也可选择任一赛道参赛。
  03
  组委会与组织机构
  大赛顾问:袁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主编,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上海东方英才项目领军人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国际建筑师协会(UIA)2023 Auguste Perret建筑技术奖获得者,DigitalFUTURES数字未来学会联合发起人)
  大赛主席: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新建筑》副主编,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轮值主席:徐峰(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丘陵地区城乡人居环境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评审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英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邓非(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智能测绘研究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建设与城市精细化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王吉(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主任,文博研究馆员)
  李哲(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天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天津大学长城研究中心主任)
  李晓峰(《新建筑》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何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教授,“智慧城市与数字空间规划”特色学科方向联合负责人)
  侯妙乐(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建筑遗产精细重建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智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方舆丈量与思勘测绘创始人)
  党安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主任)
  唐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杂志执行主编,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徐峰(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丘陵地区城乡人居环境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曹永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新建筑》副主编,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学术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ISDE-China数字遗产专委会、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数字名城学部、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
  主办:《新建筑》杂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
  承办单位:武汉天际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协办单位: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智能测绘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晋中市太谷区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
  赞助单位:北京浩宇天地测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思徕(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排名不分先后):《建筑遗产》《新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当代建筑》《华中建筑》《建筑评论》《西部人居环境学刊》《中国园林》《风景园林》、UED城市环境设计、设计物语、景观周、慧智观察……
  组织委员会:由主办、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大赛具体事项的推进和实施。
  秘书处秘书长:
  汤诗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豆兰(武汉天际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秘书处秘书:
  陈国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段科军(武汉天际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总监)
  方盈(《新建筑》编辑部主任)
  赵爽(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工组组长)
  秘书处学生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委A+U基地
  秘书处办公地点:建成遗产数字化技术实验室
  04
  奖项设置
  奖项图-改.png
  说明:根据作品入围数量和质量等,组委会或将适当增减相应的获奖数量。
  大赛组委会向所有获奖者所属单位提供建成遗产数字化相关软硬件使用授权,包括:天际航图像快速建模软件DP-Modeler、天际航分布式智能计算平台等,具体详情请关注后续通知。
  05
  竞赛赛程公告
  06
  成果提交与评审规则
  1.赛道一成果形式要求与评审规则
  详见“赛道一技术规程”(大赛官网及竞赛平台可下载)。
  2.赛道二成果形式要求与评审规则
  (1)赛道二成果形式要求:提交成果报告、展板、视频(均为电子文件、不需纸版实体材料)。
  成果报告:由参赛选手自行选择工具完成赛项内容,按“成果报告模板”撰写成果报告并以WORD和PDF格式上传至竞赛平台指定位置;命名形式:TJH+各组编号+成果名称缩写(建议成果名称缩写不超过10个字)。
  展板:0号图纸(841mm×1189mm)1-3张,竖向排版,分辨率为300dpi,JPG格式,每张图的文件大小不超过50M(按“展板模板”),命名形式:TJH+各组编号+成果名称缩写+展板页码(建议成果名称缩写不超过10个字);
  成果简介视频:参赛者需提供视频对比赛过程、作品成果等进行总览介绍;组委会将在大赛官网等网络上发布入围作品的展板和简介视频。视频时长不超过2分钟;格式为MP4;命名形式:TJH+各组编号+成果名称缩写(建议成果名称缩写不超过10个字);视频比例统一为16:9;配音、字幕等剪辑效果不作要求。
  (2)赛道二评审规则:评审根据创新性、价值、技术和成果四方面加权综合评分,总分按百分制。各部分如下所示。
  创新性(占30%):工作与成果的创新性;
  价值分(占25%):对建成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技术分(占25%):技术含量与难度;
  成果分(占20%):成果效果评价,质量、完整性、规范性等方面。
  07
  报名方式
  报名二维码:
  第二届“天际航杯”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_800.png
  请于2025年10月31日前扫描“报名二维码”,提交大赛报名表。
  08
  大赛联系方式
  大赛官方网站:JCYC.dp360.com.cn
  大赛官方邮箱:JCYC@dp360.com.cn
  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建成遗产数字化
  大赛QQ群:920149006
  咨询电话:
  “天际航杯”全国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组委会
  2025年8月8日
  《新建筑》杂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
  武汉天际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https://mp.weixin.qq.com/s/sCFFNdif0geZaVYQFx15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