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美美与共!甘肃省第二届“道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艺术大赛冠名招商火热开启

发布时间:2025-08-05      截稿时间:2025-09-10      阅读量:39次     

  冠名招商
  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甘肃省第二届“道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大赛已于近日正式拉开帷幕,为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打造品牌赛事,推动搭建集文创产品研发、宣介、交流于一体的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文化IP新平台,为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现特向社会公开赛事招商,诚邀相关企业单位参与。
  赛事简介
  随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以其可感可触、广泛传播、富有美学与认同价值的特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增进情感认同的重要载体。该赛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化运用,围绕民族团结文化共生、民族民间艺术非遗、黄河丝路文化传播、河西走廊文旅融合等相关命题,提取甘肃典型的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创造的艺术资源进行文创产品、创意美术、创意空间的设计创作,体现生态共生、文明互鉴、共筑家园的共同体理念,突出艺术对新时代建设所具有的传承性、创新性、传播性和应用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赛事主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甘肃省第二届“道中华”文创艺术大赛
  赛事组织
  一
  指导单位
  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
  二
  主办单位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西北民族大学
  三
  承办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赛事安排
  参赛报名及提交作品时间:
  即日起——2025年9月10日
  评审阶段:
  2025年9月30日之前完成评审工作,获奖名单将在主办单位及承办单位网站公示
  展陈阶段:
  2025年10月起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对优秀作品进行展陈推荐
  招商形式
  本次大赛招商采取独家冠名权为主的合作方式,辅以联合赞助等多元参与形式,具体如下:
  (一)独家冠名合作(限1家)
  冠名权使用:冠名企业名称将出现在该项活动的宣传物料中,赛事名称中体现品牌名称,如“××杯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艺术大赛”,邀请冠名企业负责人参加媒体采访;
  LOGO展示:主视觉海报、活动背景板、宣传视频、官方媒体平台同步展示品牌Logo;
  媒体曝光:官方新闻稿、采访报道中优先体现品牌信息;
  专属展位:在线上或线下展陈期间优先安排品牌展示区,活动现场发放冠名企业品牌自制的礼品及宣传品,摆放冠名企业展台、易拉宝、产品海报等(企业自制)。
  专属互动:可参与大赛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
  产品植入:允许将品牌文化或指定产品与大赛文创主题融合,进行场景展示;
  市场孵化:冠名单位拥有对优秀作品优先孵化运营授权。
  招商金额:人民币20万元起。(可根据具体合作权益协商)
  (二)联合赞助合作(限3家)
  1.活动物料中Logo联合展示;
  2.大赛宣传推文及视频中冠以“支持单位”字样;
  3.参与线上或线下展陈时,可安排品牌展示区;
  招商金额:人民币5万元起。(可根据具体合作权益协商)
  赛事特点
  (一)政治性强,高位统筹谋划
  该项赛事是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品牌活动,由国家民委文宣平台“道中华”支持,以省级相关部门主办、高校承办、市场动作、全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开展,将在央、省级各类主流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台、报、网、端、微、屏”媒体全覆盖,并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政治站位高、受众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
  (二)创新实践,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以其可感可触、广泛传播、富有美学与认同价值的特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增进情感认同的重要载体。文创产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语言、新的方式和新的平台,体现出鲜明的实践创新价值。近年来,甘肃文创产品持续火爆出圈,以“铸牢”为主题的多元文创产品开发、孵化平台搭建,有着很强的市场潜力和价值吸引力。
  (三)程序严谨,专业性程度高
  本次大赛分为学校组与社会组,作品赛道分为文创产品设计、文创数字设计、文化创意空间设计、文化艺术创意美术等,大赛从组织、评审、选拔等各环节,由行业内专业评审团评选,保证活动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孵化为商品并进入市场,实现从创意到产品、从作品到商品的转变,助力民族文创产业发展。
  宣传矩阵
  官方媒体发布:中国民族报、中国民族杂志、民族画报、甘肃日报、甘肃卫视、新甘肃客户端、人民网甘肃频道、新华社甘肃频道等;
  新媒体传播: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矩阵发布;
  社会化宣传:积极动员引导社会新阶层人士、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大V等社会优势等自媒体力量参加活动,持续推出聚焦活动的融媒体宣传产品,通过开设账号、打造专栏、推出宣传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高校联动:省内各大高校联动宣传。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坤
  联系电话:0931-8823240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农民巷117号
  (欢迎预约会议洽谈详细合作方案)

  来源:省民委宣传处

https://mp.weixin.qq.com/s/bNGKZuNJ_Jc4if3Dzggs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