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决定举办宣城市第二届文化创意产品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一、大赛主题
千年传承融创未来
二、征集时间
2025年6月—10月10日
三、征集对象
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
四、作品主题与内容要求
面向全国文创设计单位及个人,公开征集兼具文化创新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与消费实用价值的文创精品。
(一)作品应围绕大赛主题,结合宣城市文化和旅游特色,彰显宣城当地文化、旅游、物产、工艺等特征(包含但不限于:笔墨纸砚、宣石、折扇、油纸伞、雕刻、陶瓷、木梳、皖南花鼓戏、皮影戏、旱船、鱼灯等宣城非遗元素,以及敬亭山、谢朓楼、桃花潭等宣城旅游IP元素),设计推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潜力的文化创意作品。参赛作品设计手法、表现形式、材质、工艺、造型、品类等不限,提倡不同非遗间的跨界融合,可以为现代办公新用品、现代生活新用品等。
(二)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保证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
(三)参赛作品应是符合参赛要求的实物类作品,每个参赛者报名参赛作品数量不超过5件(套)。
(四)以团队名义参赛的,署名作者不得超过5人。
(五)已在地市级(含)以上大赛获奖的作品不得参赛。
(六)实物类作品重量不超过5公斤/件套,体积不宜过大;成套的作品,应为同一(同组)材质;作品名称中有“盲盒”字眼的,须在名称中准确体现盲盒的具体内容。
五、大赛赛制
初赛(作品筛选)+决赛(现场答辩说明与作品展示)。
六、赛程安排
(一)报名和送达参赛作品阶段(6月至10月10日)。
1.报名(9月30日前)。参赛报名分为两个途径:
(1)宣城市域内参赛者在属地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报名。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于9月30日前将本区域《参赛报名汇总表》(附件2)、各参赛者填报的《参赛报名表》(附件3)和参赛承诺书(附件4)电子扫描件统一发送到大赛组委会邮箱:123984389@qq.com。
(2)宣城市域外参赛者通过网上报名。9月30日前将《参赛报名表》(附件3)和参赛承诺书(附件4)电子扫描件发送到大赛组委会邮箱:123984389 qq.com。参赛者还需提交多角度彩色实物照片,不少于3张,不接受效果图。如有文字商标注册证,需提供注册证照片1张。照片的文件格式为JPG或PNG,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片大小不低于1Mb。
未按规定时间或未按要求报名的,将自动失去参赛资格。
2.送达参赛实物作品(10月10日前)。
(1)宣城市域内参赛者将参赛作品和对应的纸质报名材料交由属地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于10月10日前统一现场送至大赛指定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响山路65号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宣城市域外参赛者将参赛作品和对应的纸质报名材料于10月10日前自行邮寄或送至大赛指定地点。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响山路65号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未按规定时间或未按要求送达参赛实物作品和对应的纸质报名材料的,将自动失去参赛资格。
(二)评比阶段(10月11日-10月下旬)。
1.初赛阶段:对报名材料和作品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提交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大赛评审标准(附件1),遴选出20件(套)入围作品并进行公示。
2.决赛阶段: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大赛评审标准,对入围作品进行终评,提出获奖推荐意见。
(三)发布、颁奖阶段(10月底—11月上旬)。
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提出的获奖推荐意见,报经大赛组委会审定后,进行公示。公示完成后,发布获奖名单,颁发奖金、奖牌、证书。
(四)展示阶段(11月)。
入围作品在宣城市博物馆展览,并在第十二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期间集中进行展示。
七、奖项设置
评选出20件(套)入围作品,从入围作品中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
金奖1个,奖励人民币30000元+奖牌+证书;
银奖2个,每个奖励人民币20000元+奖牌+证书;
铜奖3个,每个奖励人民币10000元+奖牌+证书;
其余14件(套)入围作品,各奖励人民币1000元+证书。
说明:以上奖金均为税前,由获奖对象自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缴纳税金。
八、大赛评分标准
1.文化传承性(30分):主题突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宣城的文化资源特色、物产资源特点和技术特征。
2.创意创新性(30分):作品创意和设计新颖、独特、务实,充分体现新功能、新技艺、新材料、新品种等,时尚性强,不落俗套,易被旅游者接受。传统工艺推陈出新,高新技术得到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工艺与实用性(20分):加工工艺精良,制作精湛,用材合理,适宜量产,包装系统安全、完整且绿色环保。有符合现代生活的实用价值。功能、器型、色彩等符合现代生活实用要求,且美观、易使用、易携带。
4.市场潜力(20分):价格定位合理,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具有形成更大市场份额的潜力。注重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文化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九、相关事项
(一)参赛的作品(因作品本身属性造成评审必须消耗的除外),在大赛活动展示后,均退还参赛者。
(二)大赛中如发现参赛作品有抄袭、剽窃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情况,立即取消参赛或获奖资格,根据情况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已颁发奖金、奖牌、证书的,主(承)办方有权予以追回。
(三)大赛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属于原作者,但大赛主(承)办方拥有对其进行公开展示、结集出版及其他形式的非商业用途推广、宣传、展览、复制等权利,享有优先进行公益性收藏、组织成果转化和商品(产品)交易、优先获得知识产权售让的权利。
(四)本届大赛免收报名费和评审费,因大赛产生的邮寄和交通、食宿费用参赛者自行负担。因邮寄延误、错误、损坏、丢失等非主(承)办方的原因影响参赛的,主(承)办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主(承)办方所有。参加本次大赛即视为同意并遵守大赛的各项规定。
十、投稿&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0563-2710313
联系人:史一凡、贡建新
报名邮箱:123984389@qq.com
https://mp.weixin.qq.com/s/OrRkDioPfhtMtRC0CXDU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