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四届上海新锐首饰设计大赛专业组获奖作品揭晓

发布时间:2019-06-28      阅读量:8349次     

  特等奖
  专业组
  徐心依《一叶渡千江》
  以一叶渡千江作为主题,线条作为主要表达语言,造型上采用了水流方向与特殊地形地貌作为灵感来源,以自然变幻的水流暗喻“千江”,以小船的具体形象暗喻“自己”,其中添加透明树脂材料体现其现代感与通透性。整体作品表达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漂泊奔波,即使面前有千般困难也要勇敢扬帆向前,以此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鼓励自己与身边的人,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努力,热爱生活。
  材料:银、树脂
  一等奖
  专业组
  叶梓颖《流形》
  选取了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的建筑作品来作为设计灵感,将弗兰克•盖里的建筑作品特点运用到首饰设计中,以首饰为载体呈现出其建筑的特色。作品整体造型体现出建筑富有流动性和极强的张力的特点,运用珐琅漆来呈现建筑表面的质感和色彩。
  材料:925银、珐琅
  二等奖
  专业组
  陈一介FOREVER LOVE《至爱》
  ——群鱼畅游海底鳞片闪耀深海
  ——人的情感在不断的触动中冰雪交融
  ——昼与夜的交织焕发出活力的新常态
  ——弥漫出对生活的爱恋和人性的崇高
  材料:镀金、锆石等
  二等奖
  专业组
  傅耀玉《那么近,那么远》
  随着网络的发达和通讯工具的先进,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手机,变成“低头族”,手机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制约着彼此,它充满着魔力,可以将天涯拉近成咫尺,也可以将尽在咫尺的变成远在天涯。
  作品表达的是困在手机里的人们从正面看似拥抱,并行的亲密关系,从侧面看实则充满距离感,就像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了,看似亲密的关系实则疏离了,彼此那么近,彼此又那么远。
  材料:18K黄、18K白、钻石
  三等奖
  专业组
  杨方舟《P+P=1【P=P】》
  作品名称是对薛定谔方程的描述,薛定谔的猫是一个量子物理学的概念,描述了一只由于量子叠加态而处于“既生又死”的小猫。生与死的差别在薛定谔的猫身上变得无比模糊。量子物理学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推向了新的境界,纠缠的量子效应,穿越生死的界限就是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
  三等奖
  专业组
  郑连博《绻——之蝴蝶效应》
  作品主体采用18K黄金与钻石、蓝宝石等元素,设计成一只振翅高飞的蝴蝶。其下配和田玉籽料雕浪花一朵。为了突出作品视觉上下连贯性,蝴蝶身体与翅膀被设计成浪花飞溅之状,简洁明快,逸兴遄飞,使作品更具动感与神韵。其设计不仅外观别致,而且更具特色之处还在于它的“可拆卸性”。分为上部的“蝴蝶胸针”和下边的“浪花澎湃”挂件;再组而合之,成为主作品“绻之蝴蝶效应”。作品创意来源于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提之“蝴蝶效应”理论.
  和田玉者,中华文化之重要载体之一,自古及今,其不仅是尊位与高尚品德之代表,更是所有平安吉祥、和美安康的代名词。今择之而琢,再配钻石、蓝宝,中西互联,善念互通,结“绻”之缘,化而成器。亦可谓之“文化自信”。
  三等奖
  专业组
  陆野《梦境摆渡》
  梦境,是我和你连接的一个圣地。这里没有喧嚣的吵闹,没有世俗的压力。只有我和你,我的梦里经常出现一个湖面。这个湖面是你的面庞,我经常跳入其中。水流化作我对你的爱恋。让我们相拥在一起,缠绵难舍难分。
  戒指整体造型是爱人的脸庞,而我情不自禁的跳入你。溅起的水花让我陶醉反复。
  耳坠造型是水花扬起之后再次露出爱人的脸庞,如此反复。永远沉迷于你的美丽。
  材料:AU750
  工艺:通过前期电脑起版,起蜡模。脸部与水花与脚为抛光面。脸部纹饰做敲击纹。
  三等奖
  专业组
  王瑞萍《轮回的记忆》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界的榕树,榕树生命力顽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长,此作品代表了现代人,在互联网的时代,顽强的改革变大变强,一个世纪的轮回。
  材料:S9999纯银、螺钿、半宝石
  三等奖
  专业组
  陆晓慧《探索or驻守》
  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充满矛盾。自己就像一个小社会,各种情感相互牵绊,无法理清。在面对未来的不同的选项。是顺从内心的好奇去探索未知?还是珍惜当下?探索如果是灵动的触须,那驻守就是自己的根。其实两者相互依存。
  灵感来源于树木的生长。交织缠绕的是根,是当下,是供给芽的营养;发散生长的是芽,是探索的触角,是未来的无限可能。“驻守”还是“探索”?
  材料:925银镀金,包镶锆石
  工艺:3D打印,金工,镶嵌
  网络人气奖
  专业组
  灵感来源于顺着山涧行走于山林的经历,俯身去触那清溪,晶莹的溪水像一条剔透的银练在手上抖动翻滚,凉爽了心脾。山涧缱绻,遇以濯手,心生欢喜。
  工艺:蜡雕
http://k.sina.com.cn/article_1784473157_6a5ce645020019d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