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未来·星丛”——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奖获奖作品公布

发布时间:2022-01-22      阅读量:14675次     

  获奖作品
  本届“未来·星丛”奖入围获奖提名的16件成果,是从700余件艺术实践成果、220余篇学术论文、100余项科研创新项目中遴选产生,成果包括了学术论文、艺术作品、设计案例。评审委员根据参评研究生答辩情况和作品情况综合评定本届“未来·星丛”奖的最终获奖名单。经过五位评委的最终评审,田雨婷、郭霆威、王希、卞疆、闫帅中、程靖、刘怡、曾蔓婷、杨强/何菲、李文静等11位艺术家的10件作品获奖。
  田雨婷
  姓名:田雨婷
  年级:2018
  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指导老师:邹建林
  创作说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发西北热潮下,庄学本开启了他的边疆游历之旅。1934年因入西藏未果,他将视野转向四川与青海交界处——果洛。1935年带着考察成果回到上海、南京收获各界认可后,1936年以班禅归藏行署队伍随行摄影师的身份,出发甘肃、青海,沿途进行文化考察直至1937年底。1938年返乡未果的庄学本奔走西康至1941年。
  考察过程中庄学本以摄影和文本作为时间的见证,记录了中国边疆的地理环境、人文风貌,并在其中显示出明显的民族学气质。本文将以庄学本在西部考察期间产出的视觉文本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结合民族学摄影所应具备的特质以及民族学学科发展史去判读其不同时间段所得图像的差异性,并在摄影作品的对比中寻找其与民族学话语间的准确关系。理清庄学本摄影内含的民族学特征其实是对民族学摄影界限的一次探讨。本文以庄学本为案例讨论摄影本身的记录特征与民族学功能下的摄影之间的区别也正是对民族学摄影为何的回应。值得注意的是,考察期间庄学本为不同性质的报刊、杂志供稿加上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动,丰富的个人经历与多重身份带来了摄影中多元风貌的杂糅感,使摄影作品阅读性增加。
  当我们从更微观的角度面对庄学本的影像和文本,便会发现其个体的经历、选择与当时民族学话语存在紧密的关联。西部之行中,两者间发展的共时性直接突显了其以民族学作为考察依托的方法论特征,伴随着庄学本对民族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利用程度不同而显示出差异化的阶段特征。反之,学科的生长性也为当下提供一种角度,去理解庄学本摄影中民族学气质的波动状态。
  论文展板
  郭霆威
  姓名:郭霆威
  年级:2021
  研究方向:书法篆刻艺术
  指导老师:尚天潇
  创作说明:
  这是一件行书作品,内容从赵孟頫《松雪斋诗集》中选取,共十九首,以蔡襄书风为基调进行书写。蔡襄作品多为尺牍信札,故选择了块面拼接的章法形式,希望在适应当下展览语境的同时也保持古典的风貌。
  《赵松雪诗集选钞》
  纸本水墨
  185×43cm
  2021年
  《赵松雪诗集选钞》局部细节图
  王希
  姓名:王希
  年级:2019
  研究方向:中国画
  指导老师:李彤
  创作说明:
  作品以剑阁翠云廊古柏群为题,翠云廊古柏历史悠久,姿态错综复杂,枝干粗壮有力,我着眼于古柏群的整体表现,注重画面本身的形式感,画面的氛围感,强调古柏遒劲挺拔的气势,此外,本人以较为个性的笔墨语言将重墨、浓墨,将散锋笔法和湿画法相结合,注重线条的组合,以当代山水画的视角对这一经典题材进行了新的建构。
  《雨霁尤浸古柏间》
  纸本水墨
  120*160cm
  2021年
  《雨霁尤浸古柏间》局部细节
  卞疆
  姓名:卞疆
  年级:2019
  研究方向:雕塑
  指导老师:李占洋
  创作说明:
  这组雕塑和我在新疆的生活经历有关。其中动物和人物部分以松木组合拼接进行雕刻,用煤炭和皮毛表现像卷曲的头发一样厚重的河流、晦暗柔软的荒野、锃亮的金属与昔日所梦。马雕塑与人物雕塑都被放置在河流中,马群接受来自沉默的河与来自异乡之火的洗礼。草原上的生命自己会寻找出路,在无际的岁月长河中;在平凡孤独的弯路中,还是要继续前进,探寻世界的真实之处。寻求自由和宁静,寻找白天黑夜不落的星。
  《河》
  木
  800x300x180cm
  闫帅中
  姓名:闫帅中
  年级:2020
  研究方向:版画
  指导老师:舒莎
  创作说明:
  我养了一些仙人球,很多很多,他们的刺很长、很尖。我的工作室还有一个雕塑,好像是石膏做的古希腊雕塑。有一天,我就把他们结合在了一起。我称它为自然雕塑。生长在后半夜的自然雕塑。
  《After Midnight》系列
  纸本版画
  150cm×110cm×3
  2021
  程靖
  姓名:程靖
  年级:2020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
  指导老师:李川邱志杰
  创作说明:
  “Boxes"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装置一部分是影像,装置部分由一扇打开的门通往一个野蛮生长的世界,影像部分是我的一些感知。而我们观察到的世界的“存在”,仅仅是一些我们自己看到的特征而已。
  《Boxes》
  综合材料/影像
  装置尺寸2m*3m/影像1:43:22
  2021
  刘怡
  姓名:刘怡
  年级:2020
  研究方向:时尚设计
  指导老师:程琦
  创作说明:
  侗锦是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手工编织技艺,其主要原材料来自于当地种植的木棉纤维,绞成棉线后通过织锦机来织锦。这也启发我从一根线出发,工艺上主要采用编织的方式;材料上,使用环保可降解的拉菲棉草线,并结合侗族的银饰元素(银片);色彩上,提取自素锦的黑白色,表现朴素高雅之感;纹样上,提取具有象征的菱形纹样。
  《菱角》
  拉菲棉草、银片
  尺寸可变
  2021
  曾蔓婷
  姓名:曾蔓婷
  年级:2020
  研究方向:手工艺术实践
  指导老师:孟福伟
  创作说明:
  作者采用泥片成型的陶塑工艺,截取潮汕古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屋脊和山墙加以塑造,使其脱离室外的建筑,成为一件室内的壁挂作品。“老厝”在潮汕人心中的份量很重,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故乡的象征。因此塑造老厝的过程也是个人的“寻根”的过程。这种“寻根”情结也是许多国人都有的。我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唤起观者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思考。
  《潮汕老厝》
  陶瓷
  单个38x45x10cm不等
  2021年
  杨强何菲
  姓名:杨强
  年级:2020
  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艺术
  指导老师:黄红春
  姓名:何菲
  年级:2020
  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艺术
  指导老师:黄红春
  创作说明:
  作品以重庆美术公园滨江带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为设计主题。场地原有功能为工业污水处理沉降池。本次设计将生态建设与工业记忆将结合,通过保留改造原有设施、植入原生植被群落、恢复场地生物多样性,用生态净化更替原有的工业净化。在梳理研究长江滨江植物的基础上,通过保留本土优势物种,新增生态价值较强的物种,形成类型多样、生长稳定的植物群落。以此达到以植被恢复为基地,带动生物多样性恢复,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野蛮生长―—重庆美术公园工业废水过滤池生物多样性恢复景观设计》
  kt板
  2m*2m
  2021
  李文静
  姓名:李文静
  年级:2019
  研究方向:艺术史
  指导老师:邹建林
  创作说明:
  本文以弗朗西斯·毕卡比亚在《291》中的机械形态绘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分析、文本互证和精神分析,探讨毕卡比亚机械形态绘画图像构成的模式、产生的缘由以及其表达的内涵。本文的分析主要聚焦于毕卡比亚创作的第一幅机械形态绘画《生来没有母亲的女儿》。通过对这幅画的产生背景、毕卡比亚对机器的态度、其好友保罗·哈维兰发表于《291》上与该画相关宣言的分析,厘清了两人在观念上分歧,毕卡比亚认为机器是自我的再现形式。然后,再结合毕卡比亚其他机械形态绘画,分析了人的机械再现的图像构成模式,明确了毕卡比亚以人的心理、精神为再现对象,将人的肉身替换成机器的创作逻辑。这种对肉体和厌恶和对机械形态的认可,正是渴望回归无生命体状态、成为非人的死本能。而毕卡比亚机械形态绘画中的“生来没有母亲的女儿”这一母题则展现了死本能和生本能这对相反本能的角力。
  论文展板
  视频制作:西瓜视频
  图文:研究生会
  排版:唐瑀琪夏连健
  初审:孙全意丁铃闫卓贾雅帆
  审核:韦芳许冰
  ©来源: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