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2020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二)

发布时间:2021-01-01      阅读量:63004次     
  2020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简称ICPDC2020)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优秀奖-
  作者:郭峰乔、叶怡宁
  作品名称:《regression:Spiritual habitat》指导老师:吴海燕、黄思文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说明:
  社会快速发展下产生的各种问题导致现代安全感危机日益恶化,如何缓解此危机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健康问题。社会的竞争、生活的压力、同龄的对比,不断地压向成年人,限制了自身思想的自由,削弱思考反思的能力,人们不仅没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反而丧失了思考、沉思的能力。缓解安全感危机,需要远离劳动社会的压力,回归个人的精神栖息之地。在构建精神栖息的空间中,人们能感悟体验自然而纯粹的生命,缓解来自劳动社会的焦虑。纺织品能成为人们情绪的载体,同时也为人提供所需的情感照顾。以纺织品为媒介,将能让意识放松的视错觉纹样立体化,融入空间;通过纺织品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结合,从触觉和视觉上引导人们进入沉思的境界,最终构建一个回归自我、回归安全感的精神空间。
  作者:李沁怡、朱瑶瑶
  作品名称:《绿之万象》
  指导老师:吴海燕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说明:
  《绿之万象》的图形世界不断地传达着几个意向:共同成长、保持活力、尊重自然与能源循环。“共同成长”是我们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解读,我们认同每一个人的独立价值,也始终明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少不了每一个个体的付出:虽然图形之中的每一位“喵”人都有着自己各自的爱好,但它们都发自内心地呵护着相机城里的每一寸土地——以它们自己的方式:浇花、种树、使用能源汽车、使用环保包装、骑行出行等等。“尊重自然”是我们始终应该保有的态度,我们需要找到保护自然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平衡:图形之中“相机”房子被茂密的植被团团簇拥着,自然植物随意的线条与人工产品笔直的线条互相交错,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冲突感,却是一个和谐共生的场面。“能源循环”是我们对于社会资源的理想设定,可持续循环系统也是整个图形设计的内部框架所在:我们将风力发电、雨水收集等能源系统纳入了整个图形的架构之中,这些能源系统支撑起了整个“相机”城的运作,虽是理想化的想象,但也是我们寄托在图形中的小小愿景。
  作者:蒋志秀
  作品名称:《浮生若梦》
  指导老师:付鑫莹
  学校:鲁迅美术学院
  作品说明:
  本幅作品以中国传统山形、徽派建筑屋檐元素为主,将中式山水与现代构成错落的重复排列二次组合,颜色以蓝、黄色为主色调并用水彩的形式表现,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构图上采用竖向排列,使画面整体具有强烈的中国风气息,在整体的情况下求局部变化,将徽派建筑屋檐进行简化组合,使画面更具灵动性。将圆形融入画面,中式传统山形拥簇着错落有致的现代图案,在画面中形成强烈对比既对立又统一。如同置身于山水自然之景,整体具有强烈的中国风气息,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又加入了现代图案进行融合,以冲淡浓烈的中国风气息。本幅作品是以中国传统山形、徽派建筑屋檐元素为主的新中式风格,所以衍生品贴图设计,多以纺织品为主例如:床品、丝巾、挂毯画、屏风等,而整个空间设计效果图主要强调和谐感和系列感。
  作者:黄茵、刘倚均、朱家贺
  作品名称:《INSECT》
  指导老师:岳益杰
  学校:苏州大学
  作品说明:
  设计主题是《INSECT》,昆虫是自然界的小精灵,本身就极具设计美。作品最后呈现的是面料的二次再造艺术,共有五个创意装置呈现。作品从分析与重构昆虫的结构、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中汲取灵感,综合运用各种面料二造手法进行编织、拼搭、重叠、打籽、印花等等形成独特的视觉感受。昆虫世界中蕴含着许多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大自然给予我们欣赏美、寻找美和发现美的机会,设计师们需要用想象力去创造更具有灵气的作品。通过此作品,想要唤醒人们内心向往自然的美好愿望,挖掘纯粹美的东西。
  作者:轩梦瑶
  作品名称:《敦煌赋》
  指导老师:付鑫莹
  学校:鲁迅美术学院
  作品说明:
  敦煌者,古之瓜州也。位于三省之交界,地处走廊之西端。东临三危山,峰峦突兀;西通罗布泊,浩如烟海;南拥鸣沙山,气势恢弘;北枕北塞山,得天独厚。敦煌者,光耀千秋,名动环宇,是中西交通枢纽之要道,为丝绸之路咽喉之锁钥。我的设计主题便是中国的敦煌文化,将传统图案再设计,从而发展出的一系列设计作品——《敦煌赋》。在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由敦煌建筑结构进行分割构成的平面图案,其中有自行设计的四方连续以及二方连续图案,主要以骆驼、花卉、建筑和传统纹样构成,在传统图案上加以创新再造,使传统图案能适合更多人群喜爱和接受。
  作者:汤铨华
  作品名称:《“矛盾体”》
  指导老师:钱麒儿、安郁汐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说明:
  作品从低头族等社会现象出发,调研过程中注意到大多数人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导致自身形体逐渐扭曲/病态化,沉溺其中而不自知的生活状态,就像大多数人总是追求事物外表光鲜亮丽而对其背后的真相和隐藏的危机毫无察觉,通过以低头族这一现象为切入点,研究低头族人体形态及危害进而衍生出对健康与病态、虚拟与真实、理想与现实等对立关系的探讨,以及材料在平面与立体中的关系的探索,华丽服装的造型竟来自于一个被逐渐扭曲的病态形式,模特的身体则是代表了理想化的完美身躯,在模特穿上服装的那一刻,服装与人体的两种形态相互重叠,两两之间的对立关系确立,形成了矛盾体。当观众知道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也许会对作品完成前后的反差感到诧异。
  作者:梁仔超
  作品名称:《消失的E0°~E180°》
  自由设计师
  作品说明:
  如今,人类对的大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导致许多野生动物逐渐消失,我想用设计的方法引发人们对于破坏大自然现状的关注和思考。该作品运用台历为载体,探索研究台历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同时,结合6种中国东方传统纹样绘画出东经0°到东经180°范围的野生动物。台历总共由818个半圆环动物图案设计而成。寓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动物也在逐渐消失。设计师想运用台历为载体,能让公益广告设计走进每家每户,想让每个人体验参与其中,让公益广告能与人们产生互动性。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个问题。
  作者:孔荣荣
  作品名称:《广绣文创纹样再设计》
  指导老师:王娟
  学校:广东工业大学
  作品说明:
  传统广绣题材的布媒表现,再当今设计环境中以扁平化的图案整合表现与平面之中,不仅仅继承着传统岭南文化,也适应了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作者:董思纯
  作品名称:《甜·辣》
  指导老师:郎青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说明:
  《甜·辣》以食物的味道作为设计切入点,讲述了一个关于味道与情怀的故事。作者将个人成长经历中对于“他乡”与“故乡”的情感寄托借由图案和色彩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向观者传达食物与人、食物与社会、食物与文化之间的情感联结。
  作者:赵思
  作品名称:《纹》
  指导老师:沈芳、侯贺维
  学校: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
  作品说明:

  我运用了传统纹路加上深色系加浅色系的配色使整个画面成对比毫无违和感,作品主要为抽象刺绣民族风纹样针法运用了刺绣的针法,刺绣的起源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早期以区分社会阶级为主,工艺简单粗糙;战国时期刺绣工艺逐渐完善;汉代则开始融入艺术。闻名于世的四大名绣——蜀绣、湘绣、粤绣、苏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它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外重要原因是绣品。作品里以碎片为形式的图案以灰色、淡蓝色、绿色、白色为主色调,略显单调,加以复古花纹配色不显俗气,云梯图样运用灰色加白色配色给人温馨的感受,白色加灰色的拼色,黄色绣出花的形状再以淡蓝色作为花瓣以抽象形式表现在画面中形成锦上添花的效果。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3305c3a000000001701d2fd